蔡加尼克效应

蔡加尼克效应

百度百科,维基百科
 
 蔡格尼克记忆效应(Zeigarnik effect),又称为蔡加尼克效应、“契可尼效应”,是指人们天生有一种办事有始有终的驱动力,人们之所以会忘记已完成的工作,是因为欲完成的动机已经得到满足;如果工作尚未完成,这同一动机便使他对此留下深刻印象。
20世纪20年代苏联心理学家Β.Β.蔡格尼克在一项记忆实验中发现的心理现象。她让被试者做22件简单的工作,如写下一首你喜欢的诗,从55倒数到17,把一些颜色和形状不同的珠子按一定的模式用线穿起来,等等。完成每件工作所需要的时间大体相等,一般为几分钟。在这些工作中,只有一半允许做完,另一半在没有做完时就受到阻止。允许做完和不允许做完的工作出现的顺序是随机排列的。做完实验后,在出乎被试意料的情况下,立刻让他回忆做了22件什么工作。结果是未完成的工作平均可回忆68%,而已完成的工作只能回忆43%。在上述条件下,未完成的工作比已完成的工作保持得较好,这种现象就叫蔡格尼克效应。
 


蔡加尼克效应(Zeigarnik effect),也称为蔡氏效应,是心理学名词,得名于苏联心理学家布卢玛·蔡加尼克。相较于已经完成的工作,人们比较容易记得未完成的,或是被打断的工作。在格式塔学派中,也用蔡氏效应来陈述格式塔现象,而且不只是一种概念上的效应,在认知上也有类似的情形[1]


蔡加尼克效应与初恋情结

蔡加尼克效应与初恋常常连在一起,人们在青春期恋爱时大多都是纯洁而美好的,并且都是怀着与对方天长地久的心态。然而,初恋往往都是稍纵即逝。根据蔡加尼克效应,人们比较容易记得未完成的事情,因此初恋都是留给自己的印象最深刻。[2]